时间:2023-02-01 12:50:41 | 浏览:69
1969年的一天,毛主席召集中央领导到中南海游泳池开会,期间,毛主席的目光一直紧紧地盯着在座的李先念,因为此时的他正在惬意地吸着烟。
前不久,毛主席得了严重的感冒,吸起烟来都感觉没什么味道,这让他心情很是糟糕,看到李先念吸烟的样子,才不免心生羡慕。
李先念和毛主席有着几十年的革命友谊,他自然注意到了毛主席的神情,便赶紧给毛主席递了一支,笑着说道:“主席,我知道您生病了吸烟没味道,尝尝我这个吧,保证让您满意!”
毛主席没有拒绝,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根火柴点燃了香烟,这一吸瞬间精神大振:“不试不知道,一试才知道,这烟适合我抽。你抽这么好的烟,怎么也不告诉我!”
李先念也很高兴,他爽朗地说道:“这是特制的雪茄烟,既解瘾又不咳嗽”,毛主席兴奋地连连点头。
会议结束后,李先念就把这种烟的来源告诉给了毛主席的管家吴连登,此后几年,毛主席就只吸它了……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记》中提到:“毛泽东一生至少抽了60年烟”,这一数据并非夸张,事实上,早在毛主席于长沙发起新民学会时,就已经离不开烟了。
我们知道,毛主席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独立地思考起国家的未来了,然而,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复杂。
毛主席年轻的时候一时也无法看清本质,有时经常会因为过度思考变得头痛起来,这时,香烟就成了缓解压力的利器,毛主席常常和身边的人说吸烟的时候思路会变得顺畅。
后来,毛主席在实地的考察中,逐渐找到了革命的方向,秋收起义后,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这一时期,由于要打土豪分田地、整编红军、发动群众,实在太忙,毛主席的烟瘾也变得更大了。
当时,井冈山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封锁,外面的物资很难运到山上,这一时期,毛主席主要吸当地老百姓自种自晒的生烟,每次到村里发动群众的时候,毛主席都主动和村民坐在一起抽烟聊天,这也不失为联系群众、增进感情的一种方法。
除了自产的烟以外,另一个香烟的来源则主要靠缴获,每次战斗胜利后,战士们清点完战利品,发现香烟了都会给毛主席送一些,而这些烟各个品牌的都有,甚至还有美国的牌子,毛主席经常调侃道:“吃百家饭,吸百家烟”。
吸烟主要是用来缓解压力的,只是可能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还凭借吸烟退过敌。
那是在1947年8月的时候,为了减轻全国其他地区我军部队的作战压力,毛主席主动撤离了延安,并带着国民党胡宗南部在陕北转圈。
有一次,毛主席带领部队走到黄河岔口时,被一队国民党军追了上来,眼看前有黄河天险,后有追兵不断,形势十分危急,战士们都很紧张,可毛主席却表现得很是从容。
只见毛主席向警卫员要了一根香烟,然后缓缓地点燃,并且徐徐地吸了起来,负责警戒的战士们已经能看到敌人的身影了,但毛主席还是没有着急,一直把烟吸完,才果断下令:“不过黄河,往回走。”
众人很是惊讶,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就这样,一行人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自信地朝着追兵的方向行进。
而毛主席吸烟的一幕自然也被敌人发现,追兵哪里见过这般怪事,还以为周围埋伏了我军的伏兵,于是,见到毛主席带领部队反方向走来,便立即撤退,毛主席凭借这出“空城计”成功化险为夷。
毛主席的烟瘾是非常大的,有的时候一天甚至能抽上三包,都说吸烟有害健康,所以,毛主席身边的人们也经常会劝毛主席戒烟或者少抽一些,毛主席知道他们是为自己好,便每次都答应了。
可最初的三次戒烟经历,却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一次戒烟发生在1938年,这时正值抗战初期,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连战连败,导致国内一些民众也产生了悲观心理,同时,我军在敌后战场的抗日同样非常艰难,毛主席忧国忧民,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吸烟成了他缓和情绪的最佳方式。
当时,也有很多身边的工作人员劝过毛主席,但都失败了,直到外国医生白求恩来到延安支援抗战以后,白秀恩为毛主席做了全面的检查,查出他患有肝病必须戒烟,毛主席才答应不吸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每当毛主席烟瘾犯了的时候,警卫员就会按照白求恩医生的交代,给毛主席准备些糖果和瓜子用来缓解,一开始,毛主席凭借毅力还坚持了几天。
可当时面临的局势实在太严峻了,毛主席的精神时刻高度紧绷,经常会思考、工作到深夜,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长期保持清醒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吸烟就成了清神醒脑的手段,于是,戒了两个月,毛主席没有忍住,再度吸了起来。
抗战胜利结束后,蒋介石为了实现假和平、真内战的图谋,便邀请毛主席到了重庆进行谈判,在去之前,毛主席听闻蒋介石向来不吸烟,为了充分展现我党的诚意和态度,毛主席也戒了。
在去重庆参加谈判的整整43天时间里,毛主席与蒋介石进行了数次交锋,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就是连一支烟都没有抽过,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
蒋介石得知此事后都不免有些感慨:“毛泽东这个人很可怕,他是个有20多年烟龄的老烟枪了,知道我不抽烟后,40多天竟然一支烟不抽,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但这次戒烟也没有持续多久,等毛主席回到延安后,因为工作实在太过忙碌了,没几天,他就又拿起了香烟,边抽边指挥解放战争。
建国后,随着社会环境的稳定,毛主席抽得烟没那么杂了,最初的几年,他一直抽骆驼牌、前门和三五,这些烟都由秘书亲自到厂里去买,吸烟算得上毛主席为数不多的业余爱好之一。
1957年4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来到了中国访问,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期间,他注意到了毛主席非常爱吸烟,便好心说道:
“苏联的医学专家认为,如果斯大林遵照医嘱戒了烟的话,他可能不会逝世得那么早。”
听了他的劝告,毛主席再次戒起了烟,一连好几个月都没有吸一根,可这已经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了,哪里那么容易戒掉,所以,没过多久,毛主席就又吸了起来。
毛主席的月工资刚开始时是600元,后来主动要求一降再降,降到了404元,而在这笔工资中,除了衣食住行的基本花销以外,剩下的很大一部分都被毛主席用来了买烟和茶,仅这两项就花去了七八十元,由此可见毛主席对吸烟的痴迷。
可就算如此,毛主席在具体的细节上还是十分注重勤俭节约,早年间,没有打火机的时候,毛主席都是用火柴点烟,后来有了打火机,毛主席还是保留着之前的习惯,依然坚持只用更为便宜的火柴。
不仅如此,为了节省火柴的“磷边”,毛主席在划火柴盒两侧的“磷皮”时,也总是习惯从两边开始划,有时候,一盒火柴用完了,中间位置的“磷皮”却还和新的一样,工作人员看了心里都很动容。
他们常常劝毛主席直接从中间划就行,因为火柴棍用完了,火柴盒也就没什么用了,谁知,毛主席却不以为然,他认真地对他们说:“火柴盒是木材做的,丢掉它就是丢掉木材,我们国家还很穷,浪费不起啊!”
工作人员理解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为了方便起见,他们直接找到了一家火柴厂,然后从厂里直接买火柴棍装到还没有用完的火柴盒里,毛主席见状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然而,毛主席并非总能自如地吸烟,1968年时,已经75岁的毛主席突然得了一场重感冒,导致他一吸烟就会剧烈的咳嗽,而且吸起来还感觉没有味道,那段时间,毛主席很是郁闷。
不过,没多久,李先念就送来了“及时雨”……
李先念和毛主席前前后后有着长达40年的革命友谊,两人早在长征的时候就认识了。
那是在1935年6月的时候,刚刚抵达懋功不久的中央红军收到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来信,信中称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部正在赶往懋功与中央红军会师,毛主席看到这一消息非常兴奋,因为此时的中央红军已经非常疲惫了。
6月18日,毛主席在懋功的一座法式建筑的天主教堂内见到了迎接他们的李先念同志,此时的李先念才27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毛主席激动地握住了李先念的手,仔细打量了一番,笑着说道:“名不虚传,果真英雄少年!”
而李先念也对毛主席的名字早有耳闻,两人惺惺相惜,聊了许久,当时,李先念考虑到中央红军人困马乏,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补充了一千多名战士,毛主席对此很是